当下,esg数据及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、风险管理、政策制定、可持续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。esg是指环境、社会和治理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因素,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明显。
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理事、中国绿色金融与esg责任投资领域的资深专家张睿8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a股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说,在最近6年里平均的esg评级大概提升了两个等级。在过去的几年里, esg的整体发展不断被提升和优化;esg表现和公司投资价值明显呈现正相关关系。据悉,在中国最早专注于绿色金融及esg责任投资的专业机构之一——商道融绿连续四年发布“a股esg评级分析报告”系列研究。商道融绿的esg评级数据是在彭博金融国际终端呈现的中国esg评级数据库。
据介绍,以2018年esg评级为基数,中证800成分股esg评级平均得分在5年间提升了22%,2023年得分增速提升了近一倍。2023年到6月2日为止,a股上市企业共发布esg报告1755份,约占a股公司的35%。a股esg信息披露在持续提升,环境相关信息披露提升尤为明显。2018年至2023年,中证800成分股环境主要指标的披露率从29.9%提升到68.6%,并超过治理主要指标(63.2%)。
对比披露数量的提升,esg指标披露质量的提升速度落后于指标的披露率提升。对此,张睿指出,整体来说,a股的上市公司对esg的重视程度在提升,但其esg信息披露的专业度和完备性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。据了解,目前以issb为代表的全球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发展迅速。张睿认为,这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 a股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质量的改善。
张睿告诉记者,以esg评级是科学、专业量化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风险,意义重大。esg评级数据以及结果对于投资机构、对于公众投资者都有比较强的作用。政策制定方、监管方等可以通过全部上市公司的esg表现,了解存在问题和管理“短板”,并以此作为政策制定和推动执行的主要依据。
在上市公司esg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,过去的几年里,从宏观上看,上市公司面临的esg风险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。对此,张睿指出,这与资本市场、环保、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趋严有关。这要求企业更加重视esg和风险管理。据了解,张睿带领团队探索开发了中国esg综合评级模型,并基于此评级模型建立了a股esg评级数据库。
据悉,刚刚发布的《a股esg评级分析报告2023》显示,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整体稳定提升;在为自愿披露为主的政策要求下,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发展迅速,但esg披露“质量”改善落后于披露“数量”提升。同时,esg风险事件仍保持高位频发状态,但有趋于稳定的趋势。
张睿指出,资本市场核心是基于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来构建市场。在宏观维度之下,披露更多更有质量的esg信息十分必要。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或有强制的esg信息披露要求推出。同时,机构投资者也在不断增加将esg信息纳入投资决策的责任投资实践;通过股东倡导,以参与对话的形式推动被投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。
据悉,2023年中证800成分股所有行业esg评级得分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:卫生服务业;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;金融业。中证800成分股公司中,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esg综合绩效、esg管理及披露、esg风险3个维度均优于指数内其他类型公司。
在采访中,张睿认为,不管是从宏观、中观或微观上,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最基础的逻辑和运营基石,企业只有真正去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,才能够实现稳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。
(责任编辑:朱赫)